电话:
邮箱:
地址:
2017年8月28日,江苏省政府为吸引创新人才,要使引进人才的实际收入等于其工资薪金的税前收入,意即免除其个人所得税;两天前,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喊出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的口号,试图用八折购房留住大学毕业生;半个月前,山东济南推出了史上最低落户政策,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再早一些的7月19日,四川成都提出本科以上青年直接凭毕业证落户。在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籍、高房价、清理低端产业和教育等门槛居高不下的同时,以武汉、成都、杭州等为代表的二线城市,却正降低门槛,打响了一场人才争夺战。刘晓于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她表示,中国移动确实是非常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南京可以落户又有补贴,很好很方便,又考虑到南京的房价比北京便宜很多,于是她决定放弃中国移动总部最后一轮面试的机会,留在南京。在户籍政策实施两个多月后的4月24日,南京市政府印发执行了《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试行)》(下称《安居办法》),用以鼓励相应人才在南京就业和创业。按照《安居办法》,人才被分为ABCDEF六类,对应不同的人群,在住房方面由市政府给予实物配置或租赁补贴形式的优惠。刘晓这样的全日制硕士学位获得者在整个《安居办法》中属于F类,F类人才在毕业两年内可以领取一定的住房补贴。但不管是人才落户政策,还是F类人才补贴的领取,都有附加条件,比如毕业2年内在我市纳税的各类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就业且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不过,刘晓现在就职的单位总部位于北京,虽然在南京工作,但不在南京纳税,因而无法在南京落户,也无法领取住房补贴。当初以为有补贴就没有租房的压力了,没有对政策详细了解。刘晓说,她被告知就业单位不符合要求,这才意识到政策在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门槛的。与刘晓一起合租的室友去年本科毕业于安徽省内高校,其工作单位是一家创业公司,恰好在南京注册,也在南京纳税,于是她顺利拿到了南京市政府的租赁补贴,每个月600块。按照规定,高校毕业生只要在毕业两年内申请,申请之后可以连续领取24个月的租赁补贴。8月28日,江苏省政府又对外公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意见》,其中规定,鼓励地方政府创新人才政策,使引进人才的实际收入等于其工资薪金的税前收入换句话说,免除创新类人才的个人所得税。8月26日,陈一新在公开场合透露,武汉近期将推出三大核心工程,分别解决留汉大学生的落户户口、住房和收入三大问题。首先,武汉放开无门槛大学生落户,大学生可凭毕业证登记落户;其次,除了提供和建设大学生人才公寓之外,还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此外,将制定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鼓励武汉的骨干企业给大学生加工资。这是武汉在继4月份成立招才局,并将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之后更大的动作。此前已经有数据显示,今年1-7月,武汉市共新办理落户8.4万人,较去年全年增加2.8万人。武汉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武汉2049规划》,其中写道,希望通过转变发展动力,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使科技创新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而当下的人才战略正是响应城市远景发展规划的动作。武汉市政策研究室主任樊志宏说,武汉是比较早就确立了要以人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城市,城市工作不是高楼大厦,不是车水马龙,它的核心是人。他对南方周末说。抢人,并不仅仅只是争夺人才,也指人口的绝对数量。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郭未认为,现在中国说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力和吸引力,最关键的指标就是人口。人口一般是以常住人口来衡量的,特大城市评估标准的第一个指标就是人口,正因为如此,南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曾经提出过要建设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目标。郭未对南方周末说。2016年3月发布的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求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对于省会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要求全面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放开。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最早是从1984年开始,喊了好多年,也改了好几轮,这次真的是力度最大的一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文凯告诉南方周末,二线城市像武汉、济南等,原来的改革都还是说买房子才能落户,但现在很多地方租住半年或者一年就可以落户了,这是个非常大的进步。在经济学里有个理论叫人才结构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会导致高技能者和低技能者同时在城市里集聚。陆铭说,现行的政策虽然有利于城市吸引高技能人才,但是客观上却导致了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排斥,长期发展一定会带来低技能劳动者的相对短缺。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讲,这其实不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江忆是2015年底从北京搬到杭州的,到现在快满两年了。她在北京读大学,2008年毕业后,在一家知名财经杂志做记者,后跳槽到阿里系蚂蚁金服的北京分公司工作。为了寻求进一步的职业发展,江忆搬到了蚂蚁金服的总部杭州。现在的江忆已经是杭州人了,她不仅有了杭州户口,还在供自己的房子。江忆对南方周末说,到杭州是因为想在总部有更好的发展,其实还是企业的吸引力大于城市的吸引力,城市对人是挺虚的一个词。根据数字100市场研究中心针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在对于未来个人发展,您更看重哪些因素?这个问题中,获得占比最高数量的选项是个人发展空间,其次才是所在城市的生活质量,第三位是薪酬福利待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文凯表示,北京毕业生这两年回流家乡的趋势非常明显,我在2015年底做过一次调查,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有一半以上都回老家的省会城市去了。我觉得这比例只会越来越大,不会缩小。他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发现,如果一个毕业生不能在二线城市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给户口给现金奖励也没有用,户口和补贴只能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他今年指导的两个毕业生都是先在北京找工作,但不太满意,后来一个去了重庆的银行,一个去了厦门,都回了家乡。房子是很现实的问题。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杨一凡没有选择留在北京工作,今年29岁的他在南京工作快两年了。在他的北大同学中,很多人仍留在北京挣扎着,在北京买房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一个梦想。我是我们班第一个买房买车的。在杨一凡看来,留在北京对于很多人来讲也像一种执念。大数据公司艾普英捷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流出人口的年龄分布来看,占最大比重的是26-35岁。在广州和深圳,这个年龄段离开的占了总流出人口的四成以上。原因可能是这个年纪的人正面临结婚生子等问题,必须要做出选择。其次是36-45岁这个年龄段,这个年纪的人感受到一线城市巨大的生活压力,从而可能寻求改变。孙不熟告诉南方周末,他身边的朋友从一线往二线回流的比例很高。刚毕业可能不高,但是到了结婚生子的阶段,必须得考虑买房,这个问题在北京很难解决,或者说要花很高的成本。他说,而去二线城市很轻松地就把房子买了,媳妇娶了,孩子生了。